第二讲 历史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自然概貌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燕秦长城与明长城之间。东靠围场、隆化县,西连沽源、赤城县,南邻滦平县、北京市怀柔县,北界内蒙古自治县区多伦县。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辖6县,20个乡。总人口37万。少数民族人口23万,占全县总人口64.47%。

丰宁的地址构造体系,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的东延部分,从地域地质分析,称冀北纬向隆起带。丰宁大地古老地质时期的底层比较发育,有太古界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元古界的深浅变质岩系,还有太古界岩浆活动形成的各种花岗岩类。这些古老的岩系,组成了丰宁这块隆起地带的基底构造,早此基底上,覆盖着中生代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夹有中生代形成的各种侵入岩体。

丰宁的地貌,经过长期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了由西北向东南递降的地貌,并出现了高原、山地、丘陵、山间小盆地等多种地貌。以其形态为主要标志进行分类。坝上草原,海拔1400米以上,波状起伏,水草丰茂,土质肥沃;坝缘山地,海拔1300米,山高谷深,林木苍郁;冀北山地,海拔400—1000米,峰岭连绵,河流交错,川谷纵横,田水相依。

气候属中温带、半温湿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气团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辐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候较温和;春秋两季,是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秋季气温急骤变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界于0℃——7.9℃之间,一般由北向南递增。坝上草原年均气温在0℃——1.0℃之间,中部山区年均气温为5℃——6.3℃之间;南部丘陵年平均温度6.5℃——6.9℃之间。降水量较少,春旱严重,夏季降雨集中,历年降雨量变化很大。降水量枯丰记录,在289——70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不均匀。

丰宁境内有大小河流461条,分属滦河、海河两大水系。主要有四大河流:潮河,属常年河。古称鲍丘河、大榆河、潮河川。元代是大都至上都的东台御史必经之路。潮河源于黄旗乡北部的哈拉海湾村水泉高尖。因河水在峡谷中穿行,急流湍悍,响声如潮,故得名。汤河,属常年河,古称高峰水。清初以来,河源到洪汤寺一段,叫涟河,流至汤山有温泉注之,始名汤河。发源于五道营乡西盘梁南麓。上游称“闪电河”,经多伦县大河口后吐力根河汇入,改称滦河。

第二节  历史沿袭

远古,今丰宁境内的潮河、牤牛河两岸,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气候适宜,地势险固,北方少数民族已在这里劳动和繁衍。旧石器时代,今丰宁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南关乡黄土梁村和黑山嘴镇梨树沟等地的第四纪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了沉积岩和沙粒严打制的石器,经考证为距今大约3——5万年的遗物,在大阁镇砖厂新村和八郎府等村发现了公元前24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外沟门乡骡子沟壑北村等地发现了距今6400——49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这些历史遗迹足以证明,先民很早以前就开发了这片土地。

商朝时期,牧猎于潮河上游的亚牧部族,附属商王朝,并有朝贡关系。黄旗二道桥子村出土的商代“亚牧”鼎,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西周时期,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经丰宁境地是燕管辖下的山戎部族的活动区。公元前770年(燕侯二十一年),山戎逐渐强大,建立军队,脱离了燕的统治,并于公元前670年(燕庄公二十一年)兴师侵燕。春秋期间,丰宁境内为山戎部族。县境遗留下来的石板墓群,出土了青铜短剑,阳燧,冶金工具等珍贵文物。战国初期,山戎并入东胡。公元前476年(燕献公十七年)后,今丰宁为东胡地。燕昭王时,以秦开为将攻打东胡,东胡败却千里。公元前273年(燕惠王六年)置渔阳郡,属燕国渔阳郡地。

公元前225年(秦世皇嬴政二十二年),秦得燕地,仍置渔阳郡,丰宁境属秦渔阳郡辖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始,为匈奴冒顿单于部落左贤王庭地;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夺得左地。从此,燕秦长城以南地区,属幽洲刺史部渔阳郡要阳都尉管辖。据《水经注》载:“水出塞外,三川并异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经要阳县故城东,要水又东南流经白檀县,而东流入于濡”。要阳县的都尉治所应在凤山附近。燕秦长城以北地区,属护乌桓校尉各部。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始,由于王莽篡位,推行偏执的民族政策,使乌桓再次投向匈奴。时至公元47年(汉献帝初平元年),上谷乌桓叛离东汉,加入蹋顿势力。此后,为小种鲜卑柯比能集团占据。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把归附与俘虏的乌桓人迁入内地。少数留居寨外的乌桓人,很快被鲜卑人征服。丰宁全境为鲜卑柯比能集团占据。

公元235年(青龙三年),曹操派人刺死柯比能,丰宁境被东部鲜卑宇文部、段部割据。此后,丰宁境被各族统治者更迭管辖。

唐王朝时期,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丰宁境为突厥统治下的厍莫奚、契丹族地域。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奚、契丹叛离东突厥,归附于唐。是年,唐于契丹驻牧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和10个州,由唐朝直接管辖。松漠都督辖地丰宁滦河的以东地区。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一年),唐于奚地至饶乐都督府。丰宁大部分地区属河北道饶东都督府的奚王府西省地。

公元916年(神册元年)耶律阿保机自立皇帝,国号契丹。从公元901年丰宁全境为契丹政权辖地。公元947年(大同元年)契丹改国号为大辽,丰宁全境为辽政权辖地。公元1007年(统和二十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建中京大定府,以汉户置北定州。此后,丰宁境属中京大定府北安州兴化军兴化县。

公元1116年(收国二年)金兵连克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和南京幽州,丰宁全境皆属金政权。坝上及汤河以西地域,属桓州威远军节度使桓州地,其它坝下地区属兴州宁朔军节度使兴化军地。公元1200年(承安5年)建兴州及兴化县,丰宁汤河以东的坝下地区属之。同年,升利民寨为利民县,又改属兴州利民县。公元1203年(泰和三年),将兴化县白檀镇升宜兴县。公元1204年(泰和四年)废利民县,将其丰宁的汤河以东坝下地区,归属宜兴县。

公元1215年(太祖十年),成吉思汗克燕,废桓州。丰宁全境皆属燕京路。公元1328年(改和元年),升宜兴为宜兴州。此后,汤河以东的坝下地区属中书省上都路宜兴州。

公元1457年(天顺元年)后,遂入于兀良哈之诺音卫。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后,并入蒙古族察哈尔部。

公元1635年(天聪九年)察哈尔部归附后金(公元1636年4月改国号为清)。丰宁全境为清廷直辖。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置热河理事同知厅,隶属直隶省;公元1733年(雍正十一年)该厅为承德直隶州,为直隶州管辖。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置四旗厅,治设土城子(今凤山镇),隶属承德直隶州。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升热河道为承德府,改四旗厅为丰宁县,县治所设土城子(今凤山镇)。公元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丰宁县属直隶省热河都统管辖。公元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建热河行省,丰宁县属之。公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丰宁县隶属热河省县城设在大阁。公元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丰宁县划属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1987年4月24日,撤销丰宁县,在原行政区划建立丰宁满族自治县。

第三节  历史上的少数民族

丰宁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东北民族、北方民族和汉族活动的三角地带。既是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也是中原农业民族于北方草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往的重要地区。历史上肃慎、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厍莫奚、契丹、女真(后盛满洲)等古代少数民族均为丰宁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山戎,亦称北戎,无终。《史记·匈奴列传》载:“山戎越燕而伐齐,齐禧公与战齐郊。其后四十四年,山戎伐燕,燕告救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又云:“燕北有东胡、山戎。”近些年在潮河、滦河县境流域内,多处发现西周时期山戎族的石板墓,出土了大量的师傅、骨针、青铜直刃短剑、环首削刀、马牌饰、连珠饰件、阳燧等。经过考证,认为当时山戎的经济已由畜牧业向农业过渡。《热河志》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尤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山戎族手工业比较发达,掌握了较高的冶铜、铸造技术。

东胡,因居匈奴(胡)以东,故名。春秋、战国时期,丰宁一部分曾是东胡族占据地区,直至被燕将秦开所破时止。《史记·匈奴列传》载:“燕北有东胡山戎。……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拒胡。”丰宁这一时期墓葬中出土有青铜齿柄削刀,青铜带脊曲刃短剑,口沿饰附加堆纹罐等。这时期东胡已逐步向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在土城北迁佛寺、波罗诺、凌营、大滩留子号等地糊涂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证明当时东胡族和其他民族经济来往和发展。

匈奴,亦称胡。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乘中原楚汉相争之际,并东胡、月氏、楼烦、白羊、零丁,占据了燕山以北广大地区,将现今丰宁地划为左贤王辖地,其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长期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对丰宁畜牧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乌桓,亦称乌丸,东胡的一支。汉初东胡被匈奴所败,部分部众退居乌桓山,因以为名。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被汉将卫青、霍去病所败,乌桓附汉,《后汉书》载:“武帝……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部”汉武帝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置护乌桓校尉领之,时乌桓人迁入丰宁坝上地区,而后逐渐进入坝下地区。在丰宁出土一方“魏乌(桓)丸率山伍长”因证明乌桓在这一地方活动。乌桓以游牧狩猎为主,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经营农业,并与汉互市,对现今丰宁地区的农业,牧业发展有一定贡献。乌桓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后,逐渐与汉族融合。

鲜卑,东胡的一支,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部分部众退居鲜卑山,因以得名。后势力渐盛,汉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于距高柳(今山西阳高县),三百余里的弹汉山歠仇水上,并尽有匈奴故地,建起强盛部落大联盟,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统领。光和四十年(181年),檀石槐死后,联盟互解,东部集团据地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今丰宁地为其所用。后“鲜卑大人柯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魏书》30卷)。三国时期魏青龙三年(235年)柯比能被王雄的刺客刺死,“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东部鲜卑先后兴起宇文,慕容等部,丰宁为其所割。咸康三年(337年),慕容�?建立前燕政权,相继灭段部,宇文部发展威强大的北方政权,辖今丰宁全境。“慕容俊字宣英,�?之第二子也。……穆帝(晋)使谒者陈沉拜俊为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晋书》110卷)。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后燕,丰宁坝下地区属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拓跋民建北魏政权。北魏击败后燕,今丰宁全境归属北魏,直至北魏灭。鲜卑族在今丰宁地生活居住长达三百余年,原以游牧狩猎为业,渐次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

柔然,祖东胡,曾为鲜卑所隶。公元四世纪末,兴起于大漠,占地南邻北魏边沿,冬季徙渡漠南(包括今丰宁坝上地带),与北魏相对抗。北魏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焘率兵败柔然于漠南。柔然族以游牧经济为主,畜牧发达,有冶铁、造车、皮毛、皮革等手工业,对今丰宁地区的牧业和手工业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厍莫奚,大约在北魏时进入今丰宁地域,与鲜卑族杂居。永熙三年(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安州陷为奚地”,今丰宁全境尽属厍莫奚。唐末分裂为东、西奚,现今丰宁属西奚。东、西奚先后属辽,渐与契丹人融合。王曾《上契丹事疏证稿》载:“自过古北口,即蕃境(蕃,奚也)居人草庵板居,亦务耕种,但无桑柘。所种皆从垄上,盖虞吹沙所壅。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时见畜牧、牛马橐驰,尤多青羊黄豕。”沈括《图抄》:“其民皆屋居,无瓦者墁,以上或者以桦木之皮。”刘敞《古北口诗叙》“自古北口,即奚人也。皆山居谷汲,耕牧其中,而无城郭。”奚原以游牧为业,后牧农并重。进入安、营二州后,同汉人一起发展农业。

契丹,唐初契丹族进入丰宁东北部滦河以东地区,辽建政权以后,将今丰宁地划属中京道大定府北安州兴化县。近些年在土城镇、南关乡、凤山镇、大个镇、大滩镇等地发现了许多辽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这些文物中以生产、生活用具证明契丹族从畜牧业为主,转为以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为其经济支柱。

女真,祖肃慎,肃慎族是东北民族见于史籍最早者。1115年建立金政权,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时将今丰宁坝上地区划为西京路大同府桓州,坝下地区划属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近年在黄旗镇、土城镇、下庙乡、胡麻营乡等地,相继发现金代遗址,出土了“都提控所之印”铜质印章及铁、陶、铜等生产、生活用具。说明了女真族在金以前已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较发达。

丰宁,地域辽阔,山川壮丽。历史上的几十个少数民族,为开发丰宁、建设丰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有益贡献。


技术支持: 思琪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