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民间艺术

第五   民间艺术

第一节  戏曲

丰宁,随着移民流入,商贾云集;人口逐增,经济繁荣;兴办庙会,演戏酬神;戏楼始建,演出频繁。乾隆建县,村镇社火活动普遍,已有戏楼13处,到清末共建戏楼(台)48处。

一、戏班

清代早期,每逢庙会或年节,商会富户邀请戏班唱戏酬神。由于历史年代悠久,史无记载,无据考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凤山(丰宁地名)戏楼重修竣工,当年请关内梆子班唱庆典戏。光绪三十年(1904年)关内范雨令梆子班来大阁(丰宁地名),置箱于商会,从此,每年来丰宁演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十三日凤山关帝庙庙会时,京都“德胜和班”前来助兴。从此,有班号演出团体名称。1907年当地人于连顺开始置箱建本地班社。1909年高家湾人卢朝俊建“宏顺和班”。此后,又建有:崔老蛮班、邢凌云班、明庆和班、义顺和班、周风和班、刘德彩班、陈六班、杜宝山班、荆老号班、宋老八班、杨凤武班、周炳元班、六顺和班、王老九班、全顺和班、邹六九班、李老六班、于振芳班、苏广林班、李显瑞班、刘振标班、赵敏班、佟天永班等班社。

1、宏胜和班   河北梆子班。班主李宏年,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自幼从艺(操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国孝”(光绪、慈禧两大“国丧”)禁戏,为生计,会同刘士曾联合原“祥王班”一批艺人出关到丰宁合伙办班。刘士曾为财东,李宏年掌业务,箱底由京都带来。服装、道具、砌末齐全。行当整齐,武戏闻名。首次在丰宁使用帷幕。演出剧目200多个。1941年该班解散。

戏班班规十分严格。有十大班规:打通上台;不准夜不归宿;不准赌博;演出不准吃葱蒜饮酒;不准留台边(台上乱窜)与前台说逗;不准“打瓜脚”(逃跑);包头网子私人戏装不准自己保管;无故损坏服装、道具要赔偿;不准丢环落坠、不准错报名姓;不准克扣演员,月薪按月开支,日薪当日结清。

2、明庆和班    亦称“王玉顺班”,河北梆子戏班。光绪三十年(1904年),王玉顺同李宏年等来到丰宁演戏,结识了大阁土财主鲍寡妇,在大阁落户。考鲍资金,于1916年组建了明庆和班。1925年,戏班解散。

该班建立后,多活动在朝河川与坝上一带。为了与早期的班社争夺台口,1920年由口外邀来青衣郝俊卿、大菊仙(艺名)等女演员,首开当地班社男女同台演出之例。因改变了男扮女角的旧传统,使当地观众耳目一新,使其成为丰宁许多班社中的强者。

3、全顺和班   又名十大股,是京剧、河北梆子兼演戏班,建于1936年,班主杨子彬(丰宁上黄旗人)。1943年戏班解散。十大股资金较厚,广集艺才,又在北京第一大舞台添置全部服装、道具。北京、保定、唐山等地科班的演员、鼓师、琴师纷纷应邀而来。演出京剧、梆子两大剧种。活动于丰宁、围场、多伦一带。

二、剧种

1、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最早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流传到丰宁。以后,全县共有近20余个河北梆子班社在全县流动演出。由于演员阵容大,剧目水平高,演技精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山西梆子   清代光绪初年(1875年)流入丰宁,活动在大阁西部及北部地区。因大阁商会晋商较多,每年都要请山西梆子来演出。

3、京剧   流入丰宁始于民国初年(1917年)前后。当时县内的戏曲班社有十几个,为了竞争,请外来演员加强阵容,这样京剧便进了丰宁。出现了京、梆同台演出的班社。

4、评剧   1912年前后,“小落子”(评剧前身)流入丰宁。或三或五的“落子”艺人走街串村,活动在穷乡僻壤间。1930年有评剧“浪半台班”来凤山演出。1936年塔前(丰宁地名)人杨再正办起当地第一个评剧班。

三、剧目

丰宁班社、剧团上演剧目,从历史算起,据不完全统计有400多出,其中梆子296出;评剧46出;京剧93出。传统剧目382出;现代剧目53出。

传统剧目均为京、津、唐、保一带艺人从师口授,靠腹本演出。

四、各种演出

1、庙会戏   即每年安固定日期举办庙会,不同行业分别集资,演戏酬神。具体日期如下:

正月十五日由商会集资唱三官庙会戏。以示酬神,忌演《倒听门》。

二月十五日由铁匠炉集资唱老君庙戏。

二月十九日由群众集资唱菩萨庙戏。

三月十五日由群众集资唱火神庙戏。

三月十八日由群众集资唱药王庙戏。

四月初八日由群众集资唱佛爷庙戏。

四月十八日由群众集资唱娘娘庙戏。大阁演出正日子禁止女演员登场。

五月初五日由农民集资唱虫王庙戏。

五月初七日由木、瓦、石匠集资唱鲁班庙戏。

五月十三日由商会集资唱关帝庙戏。唱《过五关》、《单刀会》等戏,忌演《走麦城》。

六月十三日由农民集资唱龙王庙戏。

七月十五日由群众集资唱地藏王庙戏。

七月二十二日由群众集资唱财神庙戏。

八月十五日由农民集资唱河神庙戏。

2、还愿戏   由于人们求财、求寿、求子、脱病消灾、天赐丰收、六畜兴旺、久旱逢雨等上苍兑现,所以还愿唱戏。所用费用有个人,也有集体集资。

3、求雨戏   农民逢旱天,赤脚抬龙王游乡并演戏酬神,祈求降雨。

4、喜庆戏   庆祝丰收、庙宇戏楼落成、红白喜事、升官发财等。

第二节  舞蹈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她吸自然之灵气,涵日月之精华,悟禽兽之动作,抒心胸之激情,演绎出绝世的舞蹈。满族1644年入主中原后,大量的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创作了很多传世之作。

1、竹板舞   原名武咯子。是传统的男性民间舞蹈,属于北方秧歌类。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山东民间艺人王德传入的单人竹板咯子,经过几代人百余年的艺术加工、整理而成。具有丰宁地方色彩的舞蹈形式。表演者右手持竹板,左手持咯子,相互配合。节奏明快,舞步优美,稳健有力,跳动活波。具体动作分上三路、中三路、下三路。所谓“武”是在舞蹈中加有窜毛、筋斗、抢背等技巧。此舞蹈最表演者多可达40人。

2、太平鼓舞   是满族传统舞蹈。表演时手执用铁条做成直径约尺许,蒙以驴皮面的圆形单鼓,柄中配有几枚铁环,舞动时铁环碰击声和竹制鼓槌击鼓声按节奏相互配合。表演时按面鼓、背鼓、拜鼓三种形式进行。

3、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人娱乐活动常用乐器,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八角鼓,扁圆形呈八角,内为木架,外蒙蟒皮。表演时一手拿鼓,一手击鼓,边歌边唱。

4、蝴蝶舞   以8名健壮的男青年,身穿满族服装,每位肩负一名57岁,身着蝴蝶衣服的儿童,儿童身上无任何保险设施,只凭儿童和男青年熟练技巧的配合。儿童在肩头时而站立、时而金鸡独立、时而群鸭浮水、时而哪吒探海、时而苏秦背剑。肩负演员双手叉腰或抱肩,扭动身躯,不断变换队形,踩着锣鼓点,舞之蹈之,形成八只蝴蝶,凌空展翅,翩翩起舞的场面。

第三节  花会

花会始创于清代,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城乡人民最喜爱的传统文艺活动。每年的春节、元宵佳节是花会主要活动时间。主要内容:耍龙灯、跑旱船、推小车、二贵摔跤、中幡、高跷、武会等26600多档。

1、龙灯  龙灯,又称舞龙,是传统花会的一种表演形式。龙灯用竹子做骨架,外糊彩纸,尾用麻绳。舞时,十余个健壮男青年,手持长柄,在手执红绣球的指挥下,龙身摇头摆尾、突上突下、忽左忽右、时而卷曲、时而伸直。配以大鼓、大锣的宏亮音响,气势磅礴。巨龙犹如在云电骤雨中凌空飞舞。晚间龙身内装上灯,更加壮观。

2、旱船   花会中流传最普遍的一种表演形式。旱船用木竹扎成船形,用白布蒙裱,再彩绘荷花、水纹等图案。船身四边有四根立柱,撑着船篷,立柱上挂四盏彩灯。表演时,船内舞者多为少妇扮相,划船者多为男子,配以锣鼓音乐,人随鼓点走,时顺风疾走,时逆水行舟。而划船者,以默契的舞姿相配,犹如穿在江河湖浪中漂游。

3、高跷   表演者双足踩着高达1.5米的木跷,在鼓乐伴奏下表演。踩跷者,扮演传统古装戏中的人物。一般人数在二三十人,最多四五十人。由丑角扮演者走在队前。常见队形有龙摆尾、二龙出水、剪辫子股、编蒜辫等。有的表演者做出蹿桌子、迭八义、扑蝶、劈跨等绝活。

4、摔跤舞   亦称二鞑子摔交、二贵摔跤。表演者为一人,身着摹制的道具人身,两手穿靴子代替另一个人的脚。表演时手足并用,做出绊、勾、别、扫、拐等摔跤动作。

5、跑驴   表演者将用秫秸或竹子扎成的驴头、驴臀缚于腰部,扮作骑驴的少妇。另有一人或三人扮演小生或老汉赶驴。表演者做出驴跑动中的动作,时而撒欢、时而尥蹶、忽而上坡、忽而下坡等各种舞步,伴随者轻快唢呐声翩翩起舞。

6、武会   是将武术引进花会中的一种文艺表演活动,分武会,少林会两种。表演者着古戏装,双双对打。武打的套路模仿戏剧中武打的程式,锣鼓伴奏,给人一种火爆激烈,气氛紧张的感觉。长枪、大刀、双刀、单刀、扑刀、 二节棍、三节棍、稍子滚、二龙头、双鞭、双锤、双剑、护手钩、羊角拐等,都是真枪真刀。刀枪剑棍表现中华武术之精华,腾挪跳躲展示民族艺术之魂魄。长枪锁喉夺命,大刀盘头追魂,单刀飞绕阴蟒,双剑碎点红梅,盘磨棍似松涛怒吼,五花棍如天女散花,护手钩、羊角拐盘龙卧虎,稍子棍、双手带力敌千钧。少林会身着便服紧身衣。武打使用真刀真枪,真杀实砍。

7中幡

“中幡”,多在满族和回族中开展,是一项流传在京,津及其北部地区的一项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迄今,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有演技高超者。中幡有职业表演家,多数都是业余表演者。丰宁境内演练中幡的套路传自于北京。最早出现在清代的花会中。

幡的种类分大、中、小三种,流传丰宁一带的均为中幡。中幡起源于佛教。为佛教的“旗、罗、伞、扇、幡、盖、云、长”八宝之一。经民间艺人的创编,溶民间杂耍(顶杆)与演练中,形成了多种平衡动作的独特体育传统项目,为各民族喜爱。

中幡由杆、伞、幡、旗四部分组成,高约3丈(10米)左右。上有三面三角小旗,小旗呈锯齿(狗牙)形,顶部的小旗下设三个罗伞(也有设五个罗伞的),伞下有条形长幡,幡上书写象征吉祥的大字,并系有六个“拍子”(小铜铃当),大小不同,声音各异,悦耳动听。

中幡,有单练、对练、集体表演等。其技术动作有50余种20多个套路。表演时耍幡为主,用强劲臂力举幡,保持幡的平衡。以头部、肘部、足面、前额、下颏、牙齿等部位支撑幡在空中挺立。每个动作都有名称。由于中幡的重量和形状的关系,要求演练者有良好的基本功——顶功。

中幡的表演技巧独特,惊险紧张,活泼诙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动作名称也很别致,多以典故为名,如:苏秦背剑、霸王举鼎、封侯挂帅,张飞骗马等。

中幡,大都在春节花会时表演。

8、小车会   是比较普遍的文艺活动形式。以竹木当架,彩饰车身。表演时丑婆牵引,老汉相随,左右一丑一生陪逗,车内端坐一彩扮少妇。伴随唢呐、锣鼓声,做出各种行车赶路动作。通过表演者不同的感情交流,显露出人们欢庆佳节的喜悦。

9、九莲灯   是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开始流传的一种灯舞。参加人数不限,主要以少男少女为主。艳装俊扮,手持荷花、瓜果、蔬菜等彩灯。以九盏荷花灯为引导,伴随鼓乐和唢呐,以简单朴实的舞步(一步一颤)前进。表演以“倒卷帘”、“里外四角”、“九九连环”、等式样进行集体表演,并结合队形变换组成“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多种吉祥字组,来欢庆丰收。

第四节  民歌

   1、曲艺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山东难民王德,打竹板唱门讨饭,把武洛子传入丰宁。凤山霍儒顺(1885年生)15岁,开始在凤山花会上演唱《十不闲》。凤山茶馆胡同的西茶馆,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由回族马凤全在茶馆内开办说书场。民国初期在此说书的是关里佘赛花。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农村割大烟季节,关里说书人大量涌入,讲评词,唱莲花落、数来宝,偶尔还有拉洋片的。民国11年(1922年),通洲菊先生与山东景瞎子合说京东大鼓,在丰宁接坝地区出名。

2、歌曲

流传在丰宁的民歌主要是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以小调最为广泛。劳动号子有《辘轳歌》等;山歌有《拉骆驼》、《半斤莜面》、《炕席片》等。这些山歌结构简练,曲调高亢,均出自坝上草原、坝下山区劳动者之口。由于长久传唱,流传范围广,影响大,生命力十分旺盛。流传的小调有反映喜庆的《对十》、《正对花》、《反对花》、《十朵花》、《倒卷廉》等;有描写旧社会悲惨生活的《跑关东》、《走西口》、《长工忙》、《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有描写爱情的《绣针扎》、《绣荷包》、《丢戒指》、《小寡妇改嫁》;还有一些讲古喻今的《十二月古人名》、《劝人方》、《劝五更》等。特别是满族民歌,在丰宁民歌中有独特风格,描绘了满族风俗和人情。

3、器乐曲

丰宁民间器乐,主要是由红白喜事奏乐发展起来的。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八间房“吵子会”。学师于山东登洲府,至今已传11代人。由唢呐、皮鼓、大锣、大鼓、大钹、大饶、小钹等12种器乐合奏,共16个乐稿。农村还流行结婚用的“侉腔套一分水”、“海青歌”、“扫地风”;丧事用的“小二凡”、“靠白龙”等曲牌

第五节  剪纸

丰宁民间剪纸出现在清初,成熟于清朝中叶,到清末民初已经是当时热河一带的佼佼者了。

丰宁乾隆元年(1736年)设四旗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县。此时,丰宁已成为沟通草原与中原的重要城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灾民自南涌人,成为一处多民族杂居之地。满族人久有在神龛前贴吊签的传统,而移民带来了中原多彩的年画技巧,南北、满汉文化发生了撞击,产生了剪纸这门满族民间艺术。人们把自己的追求(福禄喜寿)、希望(秋天丰收)、喜闻(戏曲人物)、乐见(日常陈设),寄情于剪刀纸上。利用自己的智慧,剪出了巧夺天工的剪纸窗花,贴于窗上户首,使黄沙蔽日的早春晚秋、白雪皑皑的严冬寒月,在每家每户的窗上鲜花盛开,草翠水清,充满了生机,增添了话题,充实美化了生活。

丰宁民间剪纸的初稿,多是有一定创作能力的民间艺术家信手勾出的墨稿,有的则是在木版年画中脱胎而出。丰宁剪纸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阴阳相衬;劈毛细密,取线流畅,单色淳朴,点染艳丽。画面饱满,繁简得当。题材内容广泛,造型近于生活,表现手段丰富,溶山水花鸟于一体,集故事传说为一身。形成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独特风格。光绪二十六年(1900)丰宁凤山人秦敏卿《县衙书吏日记》记载:近日邻里姑嫂求余勾花样,然窗花丹青两功相殊,提笔踌蹰,心中茫然,忆做童生期所见窗花熏样,咸丰年以形见长,花叶不挑筋,人面不开脸,同治年间功夫日深,花惹劈毛密细,垂柳千条缕空,吕祖鼻眼分明,衣纹粗细相宜。

丰宁民间剪纸所以经久不衰,极为重要的一点是群众性的参与。丰宁剪纸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既是剪纸的创作者,又是它的观众。因此,村村户户都有土生土长的剪纸艺术家。长期以来,山区人民把剪纸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当年未出嫁的姑娘得艺于母辈,在农闲时,用一把剪刀、几片薄纸,创作出无数富有情趣、乡情的剪纸。在长期实践中,她们互相观摩、传抄,争奇比巧,翻新花样,淘劣传精,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剪纸队伍。


技术支持: 思琪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