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二)

第三讲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二)

 第三节 新世纪后党和政府对生态建设的新认识、新举措。

进入21世纪,面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治理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设计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七大正式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特别是十八大后,国家密集地出台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政策和法律。

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1)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2)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3)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5)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意见》从九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安排: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培育生态文明风尚、加强组织领导等。

习近平7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出台《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8月17日中办、国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承担主要责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做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理念 、原则、目标 、相关制度建设共同56条。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逐步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的体制,对上述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界定国家公园范围。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逐步推进国有林区政企分开,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定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办法,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鼓励各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等开展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不抓生态环境建设已是最大的为官不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安排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治理、开发的项目和措施。

绿色发展理念

 201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2016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方案》、《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围填海管控办法》 ……

2016年12月21日下午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分别听取了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农业部关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第四节 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4.1自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截止到十九大召开涉及生态文明方面的改革共84项

4.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3十九对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过程遵循生态规律的最重要认识。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4.3.1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4.3.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4.3.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3.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五节 当前各级主要领导的生态观(生态文明观)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许多至关重要的生态言论,表明了各自的生态观。



           习近平总书记事关生态的六条重大言论

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3)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4)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5)以系统的思路抓生态建设。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树立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给人民留下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6)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建立责任侦察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中央关于京津冀和张承地区的两项重大决策

1)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2)要把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并同步解决贫困问题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指出:1.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抓紧抓实抓好。

2.要为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贡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为建设美丽河北增添光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河北省委省政府 提出 “两个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 “大气防治50条 2013年9月18日,河北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正式成立,并从即日起担负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职责。这是国内首家单独设立的省级环境安全保卫总队。

2017年我省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8月28日,印发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2016年1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我们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必须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做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要”,强化生态支撑意识、生态经营意识、生态利用意识。积极开发生态、科学经营生态。

承德市委市政府出台: 《河北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承德市正式被国家列为国家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2014年12月31日出台《关于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承德市人大常委会拟制定《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保护条例》

丰宁县委书记方志勇指出:

丰宁需要更多绿色、要多栽树;把生态建设与百姓的增收结合起来;把生态资源变为资产来经营。

县委六届五次全会出台:《全力推进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决定》,提出生态核心区、京津塘第一水塔;《关于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县的决定》提出:有机农业(生态农牧业)。

县委六届六次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贯穿了生态立县理念,使用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生态功能分区治理、区域生态共建、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工业、生态旅游、怀丰生态一体化、争取京津冀生态补偿试点等新的生态范畴概念。

县委七届一次全会提出生态提升和脱贫摘帽两大任务。


技术支持: 思琪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