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艺术 >>文学 >>史实 >> 京北第一草原历史回顾
详细内容

京北第一草原历史回顾

作者.jpg

作者 薛有岭





   作者简介:薛有岭,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1983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入党,大专学历,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历任大滩镇文化站站长、党政办主任,大滩镇党委委员、组宣纪委员,大滩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至今任大滩镇人大主席。198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报》、《承德日报》、《承德晚报》等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散文、游记、摄影作品260余篇(幅),民间故事20余篇。其中多篇作品被选入集。

从考古及历史资料显示,濡源(即京北第一草原)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属地,后来山戎民族侵入这里游牧生活,燕庄公二十七年(周惠五十三年,前664年)山戎族不断向燕地侵进,燕国不敌剽悍勇猛的山戎部众,只得向齐国告急,请求援助,齐桓公亲任主帅救燕国,北伐山戎,大败山戎部众,山戎退出燕地,但濡源(京北第一草原)仍在山戎族控制中。之后,先后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奚、契丹等北方民族在此游牧,但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的生活习性和自身落后的文化(特别是没有成形的文字),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的实物遗存。北魏建立政权后,这里又成为北魏的牧场,虽然没有长住居民,但这里草山连绵,河水丰沛,牧草丰美,是理想的天然放牧场。公元295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禄官第一个在濡源长期驻守。

滦河流域及濡源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垂青,由游牧之野到军事要地,从荒蛮偏僻到帝王将相游幸避暑、会朝展亲,成为建邦立国的根据地, 达到她发展历程的巅峰,是在辽、金、元三个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三个北方少数民族,从边远角落,走进历史发展大舞台,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都与在滦河流域的活动密切相关。寻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大漠地域上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南北两个统治中心的边缘地带,山高皇帝远,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有利于志在天下的英雄在此养丰羽翼,积蓄力量;二是这里临近中原,更容易汲取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和吸纳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濡源(京北第一草原)山高林密,风景宜人,腹地开阔,风景如画,气候凉爽怡人,野生动植物丰富繁多,适于整兵略武,疗养避暑,巡狩游乐。早在南北朝,契丹就活跃在北方,契丹是东胡种族中鲜卑族的一支。公元三世纪时,契丹本和宇文、库莫奚两个部落一起游牧,后来被慕容部落击溃,就从他们中间分离出来,游牧在潢水(今西剌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在契丹人的历史中,广泛而长久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传说:“在不能记忆的时代,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个“神人”便是后来被契丹人尊为始祖的奇首可汗。这个传说显然没有他们的历史那么古老,但反映了他们迁到这里的一段记忆,就像迁到三河源头的蒙古人永远记住他们的祖先孛端察儿一样。契丹最初只是一个很小的原始氏族部落,后来由于人口繁衍,分裂为八个儿女氏族。这八个氏族继而发展为八个部落,即:古八部、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部、黎部和吐六于部。唐初确定了较为稳定的部落联盟制度,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国势衰微,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机乘势而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也使凉陉(辽时将濡源改为凉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耶律阿保机和他的契丹民族建立的大辽朝与五代、北宋相对立,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凉陉(京北第一草原)做为辽朝的“龙兴之地”和避暑行宫曾盛极一时。

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契丹人习惯称阿保机,于唐末咸通十三年(公元873年),出生于迭剌部霞濑益石烈(契丹语,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字啜里只。这个迭剌部的显贵家族拥有世选本部夷离堇(官名军事首领)的特权。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高祖耶律耨里思、曾祖耶律萨剌德、祖父耶律匀德实、父亲耶律撒剌的世袭为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夷里堇,执掌军事。

  传说阿保机母亲萧氏夜晚梦见光芒太阳坠入怀中而孕育阿保机,阿保机出生时,王帐内有神光透出帐外,满帐异香。因而由他母亲起此名。契丹和达斡尔语意为:吸收了光亮。作为契丹迭刺部落长的长子,阿保机从小就机敏聪明,三月能走路,一周岁就能说话,预知尚未发生的事。虽然刚换乳牙,但说话必涉及世务。与众不同,长大后更是雄健勇武,有胆略,好骑射,英明多智、豁达大度、熟习文韬武略,尤对汉族的知识文化、农耕技术、冶炼工艺、治国之策、生活习惯等仰慕不已,精通汉语。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父亲和叔叔伯伯们逃离了出去,躲了起来。祖母对于这时出生的阿保机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将他藏在别处的帐内,不让他见外人。阿保机长大后,正值他伯父当选遥辇氏部落联盟掌管军国大事的大官“于越”,耶律阿保机有什么疑问,就向伯父咨询。深得他伯父信任,并安排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狨沙里(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凭藉这支精锐武装,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扈卫队)战胜了近邻诸个小部落,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的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服了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等诸部落,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以战功和学识被贵族们推为迭刺部落夷离堇 (军事首长),主管遥辇氏联盟的军事。专事征伐,阿保机上任后破室韦(古代蒙古族)、乌古、女真等部落。进而被可汗封为契丹八部大迭烈府夷离堇。次年,领兵四十万南下,讨河东、代北(今山西北部),克九郡。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北攻女直,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每次率军往返都经过凉陉。1491279794232744.jpg

唐天元年(904年)阿保机又被封为于越(契丹八部行政首长。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军政大权在握,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地位仅次于可汗的二号契丹领导人。唐天二年(905年),唐朝垂亡,阿保机应晋王李克用之邀到云州(今山西大同)相会,结为兄弟,约定共讨梁王朱温和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但终因无利可图而没有践约。唐天三年(906)十二月,痕德堇可汗病死后,留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契丹贵族奉阿保机为可汗,按照传统制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的目标是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在他任可汗满三年时不肯交出大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继续坐在可汗的宝座上,向皇帝的目标努力。唐天四年(907年),阿保机废传统选汗制,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继皇帝位,上尊号称天皇帝(太祖)。阿保机即位后广招贤士、尤其是重视汉人中的学士,阿保机加大力度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其中最主要的汉族谋士叫韩延徽,此人原是定州节度使刘仁恭的幕僚,受命出使契丹,阿保机见他有才,遂以诚心打动了韩延徽,将其收于帐下。韩延徽很快就成了阿保机的左右手,为壮大阿保机的部族提了很多建议,为阿保机日后的东山再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阿保机对韩延徽的信任,也是罕见的。有一次,韩延徽的母亲病危,他招呼也不打,连夜跑回了幽州老家。部下来告韩延徽叛逃,阿保机却淡定地表示:“韩延徽决不负我!”果然,几日后,韩延徽又回到阿保机帐下。见阿保机如此善待汉官、信任汉官,而中原地区又战乱频繁,一些不得志的汉人文官被其吸引,相继归附,阿保机则一律委以重任。任用韩知古、康默记等有才学的汉人为谋士、朝官,并采纳韩延微的建策,设置州县、建设城市、制定赋税标准、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投靠和战争俘掠来的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卒、百姓。而摒弃了契丹部落滥杀俘虏和百姓的残暴做法,将汉人与其他民族的百姓和契丹百姓一样对待,不以奴隶待之,使处于唐末战乱的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部众感念阿保机的仁德,死心塌地地投效阿保机,也使大量流民投奔了阿保机,一时间他的实力大增。在汉族封建统治思想熏陶下,阿保机认识到要想使国力强盛,王朝永固,就必须实行统一皇权,中央集权,世代更替,而现在的契丹旧制是每位联盟长任期只有三年,任期到后,契丹八部贵族会聚,于各部内推选雄勇有谋略者立为新联盟长(可汗),旧可汗必须退位,新可汗上任后,又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管理契丹军政,不能使原来政策延续,而且所投靠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希望阿保机永为契丹可汗,使百姓免除中原藩镇割据战争和少数民族部落混战之苦,有一块安全、稳定的栖身之地,尤其汉人谋士更是希望协助阿保机使契丹统一强盛,无战乱之祸。因此阿保机到了任期却不召开联盟会,不推举新可汗,谋求连任,虽然建立国家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万民拥戴,但阿保机的做法引起了本部家族其他贵族的不满,因为按照祖制,可汗实行的是家族世选制,即可汗之位转入耶律氏后,可汗就都要由这个家族成年人担任,三年后换一个人,因此阿保机不让位,其他人便没有机会当选。为了争取这个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的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兄弟们的叛乱一共有三次。4eed30857f43d79344346bbd0a789b54.jpg

在阿保机连任可汗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9115月,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叛乱,叛乱的为首者是阿保机一母同胞的四个亲弟弟,就是耶律刺葛、耶律迭刺、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瑞,他们认为与阿保机一样有资格称汗,现在阿保机不退位要连任,就是剥夺了他们担任可汗位的机会和利益,虽然这次叛乱因耶律安瑞的妻子告诉了阿保机,使阿保机做好了准备,四个弟弟的阴谋未能得逞,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兄弟们并没有领情,可汗宝座的诱惑必竟比兄弟之情要大很多,兄弟间矛盾更加激化。公元9127月,阿保机六年任期到了后,仍没有退位的意思,趁阿保机亲征术不姑(阻卜族)率军返回时,他的叔叔于越(行政首长)耶律辖底、堂兄惕隐(贵族管理者)耶律滑哥又鼓动耶律刺葛四兄弟带兵围攻路途中的阿保机。阿保机征伐术不姑部,让剌葛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到十月时,剌葛攻陷了平州,领兵阻挡阿保机的归路,想强迫他参加可汗的改选大会。在阿保机和他的妻子述律平的沉着应对下,阿保机没有硬拼,而是避开叛军领兵南下,按照传统习惯赶在他们的前面举行了烧柴告天的仪式,即“燔柴礼”, 举行传位祭封仪式,再次连任联盟长大可汗。这样就证明他已经合法地连选连任,使众兄弟没有了反叛的根据。阿保机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叛乱,体现了他超群的智谋。他的叔父、堂兄及四个弟弟没有象征可汗的旗鼓、神帐,只得向阿保机称臣。在第二天,诸兄弟便纷纷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也就不再追究,只下令让他们悔过自新。不久,明白了阿保机用神帐和可汗旗鼓使诈连任可汗位的阴谋后,公元9133月,又在于越辖底的带领下,再次反叛。除了原来的几个人外,新任命的惕隐滑哥也参加了。耶律刺葛联合其余诸弟经过精心筹划,他们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除了本部落外,乙室部落的贵族也参加进来。分做两路大军,一路由耶律刺葛引诱阿保机外出追击,另一路由耶律寅底石攻击可汗营帐,这次发生了较大的武装冲突。他们派迭剌和安端假装去朝见阿保机,想伺机劫持阿保机去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阿保机发觉了他们的阴谋,解决了迭剌和安端,并收编了他们的一千名骑兵。刺葛诈败而走,阿保机亲率大军追击刺葛叛军,寅底石乘机率叛军攻击可汗营帐,阿保机妻子述律平居险自守,看守大帐,领兵拼死抵抗,等到援军来后又派人追赶。叛军焚烧了阿保机的辎重和庐帐,大肆杀掠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部众,并夺走了作为可汗象征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帐”。 述律平派兵拦击,只将神帐夺回。刺葛夺得旗鼓后自立为可汗,向北逃窜。公元9134月,阿保机在已投靠的室韦、吐谷浑部落的协助下,在刺葛北退之路设伏大败叛军,这一次,侍卫亲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将剌葛打败,剌葛将夺去的神帐丢在了路上。阿保机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先休整部队,因为他知道剌葛的部下不久便会思念家乡,等到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时再出兵,就会不战而胜。到五月,阿保机领兵进击,终于擒获剌葛。旗鼓被迎回,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但对部落的经济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随着叛军的失败,叛将或自杀或被擒,无一走脱,随后在迭刺部进行一场“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300多皇亲国戚、贵族被绞死、斩杀、投崖、箭射而死。惕隐耶律滑哥被凌迟处死,于越耶律辖底自投石崖而死,阿保机的亲生女儿质古斤和女婿因参与叛乱也被逼自杀。虽然四个弟弟有罪,但阿保机仍不忍心残杀手足,只对首恶的刺葛、迭刺杖责后释放。而寅底石和安瑞因受刺葛等胁迫,没有处罚。为避免迭刺部落内部再发生叛乱,阿保机在汉人谋士们的帮助下,制定法律,建立可汗卫队,消弱贵族权利和掌握的军队,让贵族们只管政事,无领兵之权,迭刺部落逐步稳定,但八部中他只摆平了这一部,其余七部仍伺机推翻阿保机的统治,在阿保机连任可汗的第九年,仍没有退位意思时,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亲征黄头室韦部落返回的途中,七部贵族率大军将阿保机团团包围,并劫持了他。他们以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为旗号,强迫阿保机退让可汗之位。阿保机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积蓄力量,从长计议,他交出旗鼓,答应退位,然后以退为进,设下了计谋。于是,对诸部说:“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属有很多汉人,我想自己领一部治理汉城,可以吗?”诸部通过协商,同意阿保机带走归附他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及迭刺部落,交出可汗旗鼓和祖宗“神帐”。

在多次征战途经凉陉(京北第一草原)时,阿保机就喜欢上了这个水草丰茂、丘陵草山连绵、丛林密布、金莲野花满川、有盐场和铁矿的地方。他率领部众全部迁徙到滦河源头的凉陉,依炭山(现在京北第一草原三扎拉村至猴顶山,古道沟小梁山滦河源两侧山峦总称,又专称小梁山)之下而居。阿保机自此如蛟龙入海,猛虎归山。他带领迭刺部落族人和归附的汉人,在汉族谋士的建议下,模仿汉地建筑建成汉人居住的城池,《辽史·纪事本末》云:“阿保机于漠北作西楼邑,屋门皆东向,如车帐法,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名汉城。”史称汉城(附后见白光先生所著《大滩,耶律阿保机始建重镇---辽初汉城考略》简述),宋《续通典》说:汉城在滦河上源,西有盐泊之利。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古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大滩村西营子居民组有专家认定的辽朝汉城遗址,阿保机的西楼邑和汉城均在此地。阿保机采取汉人治理管辖汉人,契丹人治理管理契丹人的分治策略。减少民族矛盾和纠纷。启用汉人和其他民族中的能工巧匠,在凉陉修造西楼、修筑汉城,开垦土地耕种农田,放牧骆驼、马、牛、羊,尤其是大量繁殖战马,以备战争需要,同时在现在的张家口市沽源县的黄盖淖、公鸡淖晾晒青盐,在凉陉打造兵器,操练兵马,秣马厉兵。真正是“十万蕃骑饮滦河,莽莽草海虎鹿藏”。凉陉的农业、畜牧、渔业、围猎、钢铁、青盐等不但为阿保机储备了充足的战略物资,通过贸易交易,也为他奠定了经济基础,弱小部落和中原饱受动乱之苦的汉人纷纷来投,汉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不思南归。很快迭刺部落的军事实力和人口就雄踞契丹八部落之首,其他七部落都必须由阿保机提供盐和铁。在凉陉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闲暇时,阿保机都会策马登上望国崖(又称旺国崖,因阿保机赐名,百姓又称为皇封山、因山上多黄色蛇,后来演变为黄龙山,在京北第一草原东偏北4公里,海拔1750米)在山上眺望契丹古国潢水畔的木叶山,思考军政大事,坚定重新夺取契丹汗位的决心。

公元916年春天,羽翼已丰的阿保机再也不甘寂寞了,他看透了那些部族头领外强中干、贪婪和愚昧的本性,决心将他们一网打尽,用铁血政策夺取政权。阿保机采纳皇后述律平及汉族谋士们的建议,先停止七个部落盐铁的供应,利用盐、铁交易为诱饵,向七部酋长和贵族提出条件,派遣使者飞马告知诸部大人说:“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大人一听言之有理,七部落酋长和贵族急需盐铁,而且也没有怀疑有其他问题,于是带着牛羊酒肉相约而来。阿保机心里暗喜,大摆宴席,盛情款待。并暗派部队前往七部落附近埋伏,当七部落这些不可一世的家伙们连同他们的下属,连日奔走,风餐露宿,闻见牛羊肉飘香,早已垂涎三尺,更不用说还有美酒美女,所以忘记过去的仇隙,彻底失去了警惕。这些贵族和卫队都喝得醉醺醺,在宴会气氛最热烈,贵族们和卫队疏于防范的时候,阿保机冷笑一声,把酒杯重重地掷在地上,登时伏兵四出。将所来的七部酋长贵族及他们的卫队全部砍杀。在这场“鸿门宴”中,契丹七部联盟中所有反对阿保机的人被屠杀的几乎荡然无存。前往七部落的队伍接到命令。立即包围了七个部落,群龙无首的部落经过短暂的混战,在阿保机军队的维持下,很快平息了下来。阿保机顺利地接管了七个部落,统一了契丹八部。内外的反对势力除掉之后,公元916317日,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现今内蒙古翁牛特旗)烧柴祭天,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契丹国,年号神州,自称大圣大明天皇帝,述律平被册封为“应天大明地皇后”,他们的长子耶律倍被册封为皇太子。同时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参照回鹘字创制契丹小字。

公元91612月,阿保机以凉陉为军事基地,挥军连续攻克蔚、新、武、妫、儒五州,其后的公元9209月和公元9248月征伐吐浑、党项、阻卜等少数民族部落时,往返均在凉陉休整,称凉陉是阿保机建国的“龙兴之地”毫不为过。

公元938年,改国号为辽,耶律阿保机也成了辽太祖。

公元942年,辽太祖征奚,大获全胜,三月到凉陉行宫,勒石记功,以传后世。

自阿保机之后的辽国皇帝也对凉陉青睐有加。公元944年,太宗耶律德光带北南院大王和军政大臣由524日至1222日,在凉陉避暑围猎,并策划用兵南下讨伐后唐的石重贵,在凉陉时间长达213天,同年1223日,耶律德光率兵由凉陉奔古北口征伐石重贵。辽太宗在位期间,在凉陉的时间有史可寻达六次之多。

其后穆宗耶律于公元9529月至凉陉,带文武群臣在炭山祭天、围猎。

至辽景宗耶律贤时,凉陉炭山又迎来了自阿保机之后的又一次辉煌,成为真正的皇家禁地。从公元971年至981年,辽景宗和皇后萧绰在凉陉建避暑凉殿(约在今京北第一草原沙梁庙一带),又在炭山附近建新凉殿(约在今京北第一草原大营子村上窝铺组附近,也叫柳树沟),《辽史地理志》载:“炭山,又谓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萧太后的封号)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现在大营子村柳树沟)有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径而”。并首次宣布凉陉和炭山之地为辽国皇家夏捺钵(夏季避暑,处理军政大事的行宫,如清朝建承德避暑山庄相同),打破了以前辽国皇帝在凉陉避暑只设行帐不建宫殿的历史习俗。而辽景宗的皇后萧绰,这位辅佐了丈夫景宗、儿子圣宗两朝皇帝,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不但因杨家将的故事使后世对她家喻户晓,而且这位非凡的契丹妇女,在辽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整整40年,为契丹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凉陉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足迹。

萧太后,汉名绰,小名燕燕,出身于契丹的贵族家庭,她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二公主,父亲萧思温家族世代在朝为官,萧思温不但足智多谋,而且精通汉书历史,在太宗和穆宗时任南京(今北京)留守,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长期在汉族区域生活,这个家庭是一个开始汉化的契丹贵族家庭。

badd6e737b347ad87b52923b23fd4afa.jpg高贵的出身和独特的家庭熏陶,使萧思温的三女儿萧绰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关心契丹王朝的命运,她不仅饱读诗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且通晓内政、熟知军事韬略,更练出一身精绝武功。发现女儿不但有女人之美、男性之刚、而且才智过人,萧思温就有意让萧绰参与政事和军事活动,使她在实践中更加成熟,以便日后成为得力助手。在这期间,萧绰还结识了汉人朝官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即历史上所说的韩昌),这个英俊潇洒、仪表堂堂且文武双全的男子对楚楚动人、绝美大方的萧家三女燕燕一见钟情。萧绰也对韩德让的文才武功倾慕不已,两个人的情感有了共鸣,开始了交流。就在两个人情投意合行将谈婚论嫁之时,辽国朝廷发生了大事变。公元9692月,辽穆宗被近侍卫花哥等六人杀死,辽国一片大乱。此时担任侍中的萧思温关键时刻凭着智慧和胆识勇气,联合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立即拥立世宗的儿子耶律贤登基为帝,改元保宁,是为辽景宗,随着新帝登基,混乱平息了下来。这次重大历史变故给萧思温带来了莫大的政治利益,凭着拥立之功,官至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又加尚书令,封魏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萧绰也因耶律贤的登基而改写了一生命运轨迹。原来,在登基前,耶律贤就认识了戎装打扮的萧绰,她的英侠之气和貌美如花令耶律贤艳羡爱慕不已。继位之后,他马上想起这位朝思暮想的女子,于是一道圣旨,萧绰便成为了大辽国的贵妃,萧绰与韩德让的婚事无果而终。17岁的萧绰嫁于22岁的景宗后,满腹才情的她不甘只居于后宫做一个无所事事的贤淑嫔妃,她要参与国是。随之不久萧绰被册封为皇后。当时政局还不稳定,而且景宗由于从小受叛乱惊吓,患有严重的“风疾”头痛,时常发作,景宗孱弱,游猎时马都不能骑,又好酒色,多不事朝,故国事多由皇后萧绰决断。这位年轻的皇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辽史·后妃传 》,契丹王朝的命运便历史性地落到了满怀政治抱负的萧绰身上,有这样能干的皇后,景宗即欣慰又乐得偷闲,帝后二人可说各得其所,萧绰名为辅佐,实为当政,她只是将朝政和决策告诉一下景宗。她执掌着这匹北方神骏,把坝上草原的发展推上了历史的巅峰。公元9768月,萧绰陪景宗在炭山避暑期间,以一个女政治家、军事家的胆识,从容指挥惕隐耶律休哥,西南招讨使耶律斜轸两路大军抗击宋太宗赵匡义亲自统帅的伐辽宋军,解除南京(北京)之围,在高粱河(今北京东直门外),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用萧绰计策,引宋军在平坦之地作战,发挥辽军骑兵优势,一路大军直面冲击,一路大军悄悄包围,这一战大败宋军,宋太宗赵匡义带伤只身逃奔涿州。使宋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敢再犯辽国所占之地。

公元9839月,35岁的景宗在焦山病逝。只有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圣宗,30岁的萧绰被尊为皇太后,面对“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困境,因为圣宗年龄小不能亲政,所以萧绰仍然摄政,这时那些手握重兵的皇族宗亲开始阴谋推翻萧绰和圣宗,连萧绰的姐姐也成为主谋之一,异常镇定的萧绰重用韩得让、耶律斜轸和休哥等忠臣良将,一番斗智斗勇,将叛乱消灭于萌芽状态。她果断地夺诸王兵权,把宗室重兵收归国有。

公元9863月,宋太宗派遣30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幽云,向辽国南境发起全线进攻,领军将帅分别是曹彬、潘美(即潘仁美)、杨继业(即杨家将中的杨令公),宋军初战连连得手,形势万分危急,萧绰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概,决定倾全国之力南下拒敌,她一面运筹帷幄、发兵点将,一面率年幼的圣宗御驾亲征,亲自坐镇督战,面对复杂的战局,她沉着镇静,把握战机,灵活机动调度各路兵马,指挥了“高梁河之战”、“瓦桥关之战”等战事,特别是“岐沟关之战”和“飞孤口之战”,先败东路宋军于岐沟关,继而又击败宋军中路于飞狐口。7月初萧绰又到形势严重的西线指挥,与耶律斜轸等将领率十余万精锐收复寰州,730日萧绰离居庸关到凉陉消夏避暑,耶律斜轸则在朔州陈家谷设伏,大败宋军,杨继业在此役中中乱箭受伤落马被擒,三日不食而死,“自是宋守云、应诸州者,闻继业死,皆弃城遁。”耶律斜轸将杨继业首级和缴获的宋军将领印信、宋皇圣旨等送到凉陉。萧绰又发出旨意,乘胜利之势兵分东西两路以20万大军向南追击。9月在河间大败宋军,之后连拔数州。公元987年正月全胜而归。从此遭到重创的宋军再也不敢深入辽境,由积极进攻转为消极防御。从此辽开始对宋大规模进犯,以实现萧太后吞并中原的勃勃雄心。

此间夏季,萧太后与圣宗一直在凉陉避暑、处理军政大事至秋末。

公元9925月中,萧绰携圣宗再到凉陉避暑,还于531日在炭山命随行王公大臣较量武功骑射。

公元996年萧绰与圣宗至凉陉避暑,冬天则驻炭山行猎。622日出南京(今北京),次年28日才返回南京,在凉陉炭山达7个月之久。

公元10016月初,萧绰再至凉陉消夏避暑,期间于69日在炭山祭天后册封侄女菩萨哥为齐天皇后。

公元1003年,萧绰及圣宗至凉陉、炭山消夏,并在610日召见被俘宋朝副部署王继忠,授为辽户部使,赐给妻妾。

公元1004年,萧绰与圣宗及王公大臣在凉陉消夏避暑,期间筹划了伐宋军事计划,并于10月在凉陉誓师南伐,并亲率大军20万挥戈南下,11月直逼宋朝都城开封附近。萧绰亲自驾御战车,指挥三军,宋真宗吓得没了主意,在大军压境情况下,宋朝向辽朝臣服,答应盟约,每年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宋帝尊萧太后为叔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洲之盟”。辽宋战争自此结束。

在萧绰主政和摄政的41年间,把凉陉和炭山视为强国理政治军的重要地方,其间伴夫耶律贤、陪子耶律隆绪在这里度过了25个夏秋。在这里清暑、巡幸,接受属国的进贡和部族的朝见,研究、部署安邦定国大计。在经济上,她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泽沃壤,给牛,种谷”,又令“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为发展牧业,专门设置了管理牧群的机构和官职,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千里封疆蓟霄间,平时忘战马牛闲。居人处处营耕牧,尽室穹车往复还。”北宋苏颂出使辽国时的这首咏景诗,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                        

此后的辽国皇帝皆在凉陉炭山消夏避暑,1073528日,辽道宗耶律洪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所救的皇帝)在消夏时登望国崖缅怀先祖功业。

公元11056月,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凉陉消夏时,还在炭山围猎中射杀了一只老虎。

有辽一代,从皇帝到契丹百姓都相信人死后无论贫富贵贱,灵魂都归炭山神所管辖,都要遥望炭山方向祭拜炭山神或到炭山祭拜,以求炭山神的保佑。因此,炭山不但是皇家消夏避暑处理国是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随着宋朝和金国对辽国的联合用兵,辽国逐渐走向败亡,做为辽国的夏季行宫所在地,金国早已关注这里,最先将凉陉占领,公元11228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军征辽,在凉陉驻营休整,他对阿保机复国的望国崖非常仰慕,也登上望国崖抒发心怀,希望望国崖能保佑他兴国成功。

公元112781日,阿骨打的太子、副元帅完颜宗望带着伤寒病体,由燕京(今北京)至炭山凉陉凉殿休息养病,不想竟于当日患病不治而亡于凉陉。

辽国被金国灭亡后,金国接续了辽国夏捺钵的地点和制度。公元11401月,金熙宗完颜??对尚书省发出了圣谕;“自今四时游猎,春水秋山,春夏捺钵,并循辽人故事”。当年7月至10月,完颜??带领文武大臣及王公至凉陉炭山消夏避暑,并研讨军政大事。

公元1168611日,金世宗完颜雍离开中都前往凉陉消夏避暑。金世宗,名雍,原名完颜褒,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1189在位)。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性格明达,纯静仁义,曾先后任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中京留守等重要职务。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辽东留守。公元1161年,趁完颜亮在位13年,荒淫无道,南侵之际,他在辽阳被大臣们拥立为帝,改元大定,遥降完颜亮为海陵王。即位后,停止侵宋战争,励精图治,革除了海陵王统治时期的弊政。金世宗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使金国国库充盈,农民也过上富裕的日子,天下小康,实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金世宗也被称为“小尧舜”。金世宗统治时期,改善了民族不平等待遇,却未能真正消弭。《金史·世宗》本纪载:“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这是历史对世宗的高度评价。76日,完颜雍在凉陉颁布诏谕:改望国崖为静宁山,并建山神庙以做纪念(那座山神庙遗迹现在还在黄龙山顶,望国崖东的山体南面悬崖上,红卫兵时期惨遭破坏。目前由村民再次修缮后供奉着祈求“风调雨顺”龙王)。改凉陉为金莲川(由现今沽源闪电河水库向东至京北第一草原孤山子村影壁山组间长35公里,宽8公里布满金莲花的大滩湿地草原)。据史书记载: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金世宗于大定八年(1168)五月来到此处,看到川中长满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灿然”。 遂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金莲花午前为花蕾,午后为花瓣,花大色黄,每年7月至8月是金莲花盛开的季节。金代初为桓州威远军节度使、抚州镇宁军节度使所辖。此后,金朝历代皇帝就把这里作为夏“捺钵”的避暑胜地,在这里建凉陉离宫。谓“景明宫”。有诗为证:一望金莲五色中,离宫风日满云龙。向来菡萏香销尽,何许蔷薇露染浓。秋水明边罗袜步,夕阳低处紫金容。长阳猎罢回天仗,万烛煌煌下翠峰。

世宗完颜雍对金莲川的夏天喜爱非常,仅公元1172年的7月间他就五次驾临金莲川和炭山消夏、围猎、议政,并派遣使臣祈雨于静宁山山神,5个夏秋共在此居留17个月左右。公元1180524日至103日,他在金莲川炭山清暑秋猎期间,还将建有扬武殿的凉陉避暑宫殿,命名为金莲川景明宫。公元1182年和1187年,金世宗完颜雍又两度率文武大臣及诸王公消暑秋猎于金莲川和炭山,在此共居留近8个月。

公元1194516日至99日,金章宗完颜在金莲川景明宫消夏避暑围猎。1195107日,章宗又亲制册文,封静宁山为镇安公,并颁旨定每年派遣使臣拜祭。

自世宗完颜雍到卫绍王完颜永济,每年夏秋均会率文武大臣及王公到金莲川消夏避暑,秋猎祭山,大体是五月后前往,九月返中都(今北京)。金国虽袭辽制夏捺钵,但又各不相同,一是辽皇居留时间长,金皇居留时间短;二是辽皇到凉陉行动较复杂,多文武大臣、王公陪同,金皇却行动简单,即使有大臣王公陪同也不过两三日,即被金皇派回理政,多数是金皇轻车简从而来;三是辽国捺钵是政治、军事中心,多在此处置军政要事,而金国多出于消夏避暑、嬉游围猎,极少军政事务;四是改辽祭炭山为金祭静宁山。

至蒙古族兴起时,金莲川又进入了成吉思汗的视野,12123月,成吉思汗铁木真攻破恒、昌、抚三州金军,占领了金莲川和炭山区域,121556月,成吉思汗驻营金莲川避暑,坐阵指挥蒙古铁骑强攻中都(今北京)筹谋灭掉金国。

公元12518月,蒙古大汗宪宗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开府于金莲川(蒙元时金莲川面积扩大,包括现在的正蓝旗的上都河、滦河流经区域)。忽必烈把金莲川视为施展政治抱负的中心和灭宋的军事基地。学习阿保机之策,广揽天下人才,采纳中原治国辖民的传统措施,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 这些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在忽必烈周围的人既有满腹经纶的学者;也有精通治道的谋士;有的人独具一技之长,有的人是战功卓著的勇将,已然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正因为如此,原金莲川幕府人士以后被忽必烈称为 “潜邸旧臣”,享受着特殊的待遇。被召入金莲川幕府的各界人士,可以考见的就有六十余名。网罗汉族封建地主武装,委以统兵将帅征战宋朝国土,忽必烈由漠北南下总理汉地军务,不出征时夏季都驻帐于金莲川;冬天则临时寻找避寒的地方居住,金莲川开阔的地域和丰富的资源给忽必烈练兵储备物资提供了极好条件。

公元12604月,忽必烈接蒙哥旨意由金莲川至开平(今多伦县),蒙哥死后,忽必烈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其后金莲川成为元军的后方基地,出兵多从此经过。可以说忽必烈是从滦河源头入主中原走进大都的。金莲川也成为元代皇家的避暑胜地。炎热的夏天,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历史上元代著名的金莲花草原,“金莲川在重山之北,地积阴冷,五谷不殖,郡县难建,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气候殊异,中夏降霜,一日之间寒暑交至,”确定是避暑的好地方。除了它气候宜于夏季避暑外,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习惯于游牧生活的蒙古人,不耐酷热,到夏季时,大都返回草原避暑。每到夏季,清澈的滦河从这里流过,两岸草原上开满了金色的莲花,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草地是那样的碧绿,空气是那样清新。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元代鼎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蒙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今天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人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大汗的驻帐部落,他们的民俗风情在蒙古文化中最具代表性。金莲川草原上,金莲花 “一望遍地,金色灿然”。除了金莲花,还开满了各色大小的不知名野花。元代以后的文人墨客,多有对金莲花的咏赞。清朝诗人胡曾恩有咏金莲花诗:“仙宛生朔漠,当暑发奇英。色映金沙丽, 香芬玉井清。倚风无俗艳,含露有新荣。试植天池侧,芙蕖取擅名”。金莲川是河北省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典型的代表之一。 

   至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各帝,认为金莲川是祖宗发迹之地(指成吉思汗、忽必烈在此)故途经此地多居留,少则盘桓一二日即行,多则留居十数日在炭山游猎。但金莲川的消夏避暑作用已不付存在。金莲川也改为海留图(蒙语意为水草丰茂的好地方)。

元朝灭亡后,海留图只做为明朝开平府所辖之塞北草原,公元1430年又并入蒙古察哈尔部。自此,昔日皇家夏秋捺钵的辉煌一去不复返。随着朝代的更替,岁月的轮回,风霜雨雪的侵蚀,海留图昔日的行宫也荡然无存,只留下大滩村西和扎拉营村南的两座汉城遗址依稀在无声的诉说着那逝去的历史。辽、金、元夏秋捺钵的兴盛也淹没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

清朝建立前,海留图随蒙古察哈尔部归属后金,仍为蒙古人游牧地。16327月,太宗皇太极从正兰旗出发,驻宿于海留图。随行的有大贝勒代善、贝勒豪格、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贝勒济尔哈朗及汉臣范文程、扬古利、石廷柱等。

公元1634730日,皇太极率中军沿闪电河南行,在海留图皇家行帐召见归附的察哈尔小部头人云敦、车臣等,赐宴下谕抚慰。主要随从有贝勒阿巴泰、和硕贝勒豪格、超品公扬古利及叶克书、达尔汉、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并驻营在海留图(大滩北大马圈)。

公元164796日,清世祖顺治福临率王公大臣北巡行猎,主要随从有摄政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驻海留图。

清朝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叛乱被平息,海留图由清廷直属。16969月,康熙帝玄烨巡视塞北,主要随从有长子允、三子允祉、八子允喁在海留图驻跸,后从宣化、怀来回京。

其后的清代皇帝再未光顾这片丰饶的土地,但乾隆却做了一件证明海留图地理水系的大事。公元1750年,清高宗乾隆弘历命领侍卫内大臣努三带领同知黄立隆踏勘滦河河道及源头,努三和黄立隆率部众从新桥入海口溯行两千余里,循源至都尔本诺尔(蒙语“都尔本”为四数、“诺尔”为泉或湖淖、其地就是现今京北第一草原孤石村四合泉居民组)见巴彦屯图固尔山(即现今京北第一草原孤石村古道沟的小梁山)两大山泉为正源,为乾隆撰写《滦河濡水源考证》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证实了滦河发源于京北第一草原孤石村南大古道沟里小梁山脚下。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海留图改名大滩,此时已无往日辉煌,普通百姓进入这里,汉族、蒙古族及后期的满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由于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牧草丰盛,又相对偏僻,这里又成为战乱时期流民的避难福地,山东、山西、北京周边的难民拖家带口到这里开荒放牧。曾有传说,站在坝头,一块莜面饼就能换来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当媳妇。然而,随着军阀混乱,国内战争,这块“福地”也未能幸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加之兵祸匪患,使大滩的经济民生受到极大破坏。19268月,奉军汤玉麟,西北军冯玉祥的直奉大战打响,十数万大军云集大滩,激战20余日,当地百姓皆弃家逃命,商号、农户被洗劫一空。西北军战败后,奉军驻防大滩。之后又被数千土匪盘踞。就这样,大滩今天被军队占据,明天被土匪抢占,混乱不堪。兵祸匪患使大滩饱受摧残。“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滩又成为日本鬼子和国民政府军争夺的区域,发生于察哈尔省东部的“察东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华北而制造的武力侵犯事件,是“华北事变”序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该事件不为人们所注意,在讲“华北事变”时很少甚至不提及此事。在此特将“察东事件”和“大滩口约”作一介绍。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早就觊觎我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华北。因此,在借《塘沽协定》打开华北大门后,就蓄意扩大侵略范围,吞并整个华北。1935年1月4日,日本关东军头目及驻华武官、特务机关长齐集大连,召开幕僚会议,中心议题是以《塘沽协定》为中心,重新考虑对华政策,决定此后对伪满与华北的方针。据当时报刊所载,对伪满的方针是,由“治安第一主义,变为经济第一主义”;而“日本对华北外交方针,始终企图整个问题之解决。在未达到最后目的以前,则用侧击旁敲的方法,逐步前进,以贯穿其最后吞并华北之主张。” 依据上述对华北的方针,日本帝国主义首先将侵略魔爪伸向察哈尔省。察省地处华北的西北部,是西取晋绥、南下平津的战略要地,因此,夺取察省成为日寇吞并华北的重要步骤。

1935年1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表声明,说什么“关东军从热河安谧以来,人民安居乐业。昭和九年(1934年)后半期,宋哲元部下步骑部队开驻热河丰宁县大滩一带,有碍该县行政。经向中国方面要求宋军撤退,并定最后期限,为去年12月31日撤退。届期宋军未见履约,且与本月十二日在长梁附近,配置军事,并袭击当地守卫团。因此日军为维持日满共同防卫精神起见,实行驱逐宋军,退出满国境内。”与此同时,日本驻华公使向宋哲元提出警告:“独石口至沽源一带之华军所驻地带,系属于热河丰宁县境,要求迅速撤离,否则将采取断然措施。

    日方声明和警告中所说长梁、独石口等地,历来是察哈尔省东部沽源县辖境,中外地图均可证明。日方却硬说上述地方属热河丰宁县境,妄图把这些地方划归伪满洲国,完全是无理挑衅,目的是要挑起事端,制造扩大侵略的借口。

    日方声明、警告发出后,即连日调兵遣将,准备行动。热河境内日伪军陆续向沽源县长梁,五女河方向运动,承德日军集结丰宁县,先头部队已到大滩一带。1月29日,大滩方向又开过来伪热河军张俊哲旅、彭余生旅各一部,步骑兵共约3000余人,驻多伦伪警备旅李守信部千余人,也于同日向沽源方向开进,日伪军与沽源驻军第二十九军前哨相距仅40里,战事一触即发。

日军之所以选择沽源长梁、五女河等处作为侵略目标,据当年报刊分析,原因有5点:(一)为沟通多伦至沽源的二、四两区之交通。(二)为巩固其多伦至二、四区长城线之整个防线。(三)为巩固其热西防线。因大滩与长梁各村庄之间有一高坝,一上一下,约为二三十里,一片荒凉,向无人烟,日军不能在坝上设防。一旦有事,我军一过此坝,大滩即不能守。故在军事上,日方必须将坝西我方之村庄全部占去。(四)以此等村庄为根据,招收察东土匪,以备扰乱察省,并作热西屏障。(五)为由多伦向察东贩卖毒品,日方拟每年向察绥两省贩运价值200万元的白面。    面对日军的猖狂挑衅,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慌。1月19日,国民党行政院北平政务管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到南京,向蒋介石、汪精卫报告华北政局。蒋唯恐事态扩大,竭力将大事化小,说什么察东事件系地方事件,应就地解决。1月20日,察省外交特派员岳开先由北平返张家口,奉令访晤日本驻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商洽察东事件。翌日,岳开先陪同察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再度与松井谈判,乞求日方停止军事行动,并请松井亲赴长梁、五女河等地“视察”,以便确认该处无华军驻守。

    日方为了进一步扩大事态,先故作姿态,表示要“和平解决”,同时大滩一带日伪亦作撤退伪装,以迷惑国民党当局。这种和平假象,国民党当局果然信以为真,认为察东事态不致再扩大。但就在1月22日下午六时许,日方突然派步兵、炮兵千余人,伪军两三千人,装甲车10余辆,同时向长梁、五女河、独石口一带进犯。次日上午,日伪军在飞机和地面炮火的配合下,向独石口以北之长城线前进。同时,日机飞临张家口上空,散发关东军第二次声明,声明称沽源一、二、三、四各区已接受伪满之“王道行政”,关东军决以热河省之主力,及空军一部,采取断然处置。25日和26日,日机连续轰炸独石口、东栅子,并在沽源方面增兵千余名,战事进一步扩大。

    对日军的突然袭击,国民党政府措手不及,在日军的轰炸炮击下,车栅子一带的民团和居民死伤惨重,长梁、五女河的居民纷纷外逃。1月25日,岳开先到北平,向何应钦和宋哲元汇报情况,何宋即电南京请示,26日南京复电称“察东系地方事件、不另派员北来,由地方当局交涉解决”。当晚,岳开先会晤高桥,作初步交涉。日军一方面派松井、高桥应付国民党当局,拖延时间,一面继续扩大军事行动。27日,日军突然占领东栅子,次日又占领沽源县城东15公里的乔家围子、义合城两村,并向石柱子、喜峰岩一带增兵。

    就在日军摆出大干一场的架势之时,突然又于28日撤出车栅子。接着,高桥也一反事件发生以来的拖延态度,对双方召开和平会议提出了具体建议。日方行动,出人意料。原来,日军刚在察东点燃战火,发生了“贝加尔湖事件”。1月24日,伪满边防军在贝加尔湖北面的哈尔哈庙附近巡逻时,与外蒙军队发生武装冲突。为防止腹背受敌,所以日军决定暂停察东行动。于是,中日双方关于“察东事件”的谈判得以进行。

    2月2日,谈判在热河省丰宁县大滩镇日军司令部举行。中方代表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参谋长张樾亭、沽源县长郭增恺、察省政府科长张祖德。日方代表是关东军第七师团第十三旅团长谷实夫、第二十五联队长永见俊德及岩永中佐、松井中佐等。会上,日方代表谷实夫宣称,察东事件是出于“误会”,现双方均不欲扩大,故日军已撤回原防,希望嗣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等。中国方面代表张樾亭表示说,中国方面始终维持和平原则,现日方既已撤退,双方误会即可解除。会议仅历半小时,双方既口头约定解决办法,后称此会谈的结果为“大滩口约”。2月4日,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公布《大滩口约》,全文如下:

    “据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报告,察东事件,经派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参谋长张樾亭,率同随员沽源县长郭增恺、察省政府科长张祖德,于2月2日前往大滩,与日军第七师团第十三旅团长谷实夫、第二十五联队长永见俊德及松井中佐等,于是日上午11时在该处会商,口头约定解决办法如左:“察东事件原出于误会,现双方为和平解决起见,日军即返原防,二十九军亦不侵入石头城子、南石柱子、东栅子(长城东侧之村落)之线及其以东之地域。所有前此二十九军所收热河民团之步枪计37支、子弹1500粒,准予本月七日,由沽源县长如数送到大滩,发还热河民团。”

至此,“察东事件”遂告终结。察东战火虽然暂时平息,但日寇侵略凶焰有增无减。从“大滩口约”内容看,日军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察东目的,但国民党政府却实际上丧失了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以此为开端,日军逐步扩大对华北的侵略,遂演成1935年以后一系列的“华北事变”。不久日伪就占领了这里,大滩自此成为日伪军的据点,日本还在大滩西南滩建了飞机场。日本侵略者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隔断抗日军民的联系,实现其长期霸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从1939年起,采取“固边政策”,划“无人区”,实行集家并村,从东起山海关,西至独石口以北老丈坝的千里长城线上,制造了宽32—250公里的“无人区”。1941年7月,伪满西南防司令部司令官大村中将,到丰宁视察防务,把黑河川北起老丈坝,南到古房子的100多公里划为“无人区”。

所谓“无人区”分为三种。一是“无住禁作”地带,主要是靠近长城和日伪不易控制的山区。在所划区域内不许住人,禁止耕作土地,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二是集家并村,修“集团部落”,即当地老百姓所说的“人圈”。三是“禁住不禁作地带”,即只许白天耕种土地,晚上必须回到部落围子里居住。

1941年秋,伪满丰宁县长马季援、副县长柴琦章雄(日本人)和警务科副科长三元(日本人),召集有关科股和协和会头目,共同制订了丰宁县的集家并村方案。1942年春天开始,在丰宁的边缘地带千松台、青羊沟、南辛营开始试点,然后在全县普遍推行。大滩区域共有南围子、大滩、留子号、二道河等村修建了“人圈”,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是二道河村的“人圈”。2010年这处“人圈”遗址被省文物局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丰宁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已决定将其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1942年春,日伪“集家并村”开始后,将围子附近的自然村全部强迫集家并村,村民们被迫把自己的村落里居住的房屋拆毁,搬到 “人圈”里。到了“人圈”之后,没有房屋住,只好搭窝铺、马架子临时居住,情况十分悲惨。

旧历2月,修围子开始后,日伪警察逼迫村民天刚亮就起炕,一直干到晚上天黑7点多钟,连续劳动14个小时。男人到附近山上起石头,赶牛车拉石头,然后修围子,打土板墙,妇女也都得出工干活。伪警察以哨子为令,早晨吹哨上工,因为天气寒冷,时令太早,村民起炕晚一点,就被罚跪在围子墙根,直至冻僵才能站起来。伪满大滩警察署派来警察监工。村民干活慢点,非打即骂,许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

种地的季节到了,日伪警察仍然逼迫村民修围子。没办法,村民们只好在黑夜里偷着从流水沟里爬出去种地。就这样,从旧历二月干到旧历六月,围子才勉强修完。

修成的部落围子,基本上是墙高1丈2尺,下宽6尺,上宽1尺半,墙上有4尺高的跑墙,用来巡逻。墙上系修有垛口,用来打枪。围子四角各修炮楼1座,炮楼里可住自卫团团员10余人。围墙地基用石头垒成,墙为土板墙。围子向南开门,修有城门1座,大门用4寸多厚的榆木做成,大门上面套小门,平时村民出入只能走小门,只有车辆进入才能开大门。围子由村自卫团团员把守,日夜巡逻,防守十分严密,不经批准,不准离开围子,私自离开者按私通八路处理。

在围子外面,四周挖有护城壕沟,沟宽7尺,深5尺,下窄上宽,行人难以逾越。

围子里面,自南至北,在正中修官道一条,东西两旁按排分布,修建村民住房。当时是有钱人家盖好房,没钱的穷困村民只能盖泥坯和草坯房。房子高低不等,最低的只有八九尺高,屋檐的椽子头上能拴马。一般房屋1丈6尺,宽7-8尺,均为出脊房。一般围子里要住村民40多户,100多口人。

日伪将村民圈进“人圈”之后,实施了残酷统治。为了防止村民与八路军联系,将人圈在里面,日夜有自卫团员把守巡逻,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有人出去一旦被发现,警察就领着自卫团员往回打。日伪警察穷凶极恶,想打谁就打谁。大滩警察署只有3个日本人,他们任意打村民,不可胜数。打人使用木棒子、马鞭子和文明棍,还特意用三股粗电线拧成“三股鞭”打人,这种鞭子十分厉害,打的人浑身流血,鼻青脸肿。日伪警察无恶不作,见到谁家的妇女长得俊,就把男人撵出去,关门祸害。见到村民养的鸡,撵着打,然后拎回去炖了吃,从来不给钱。

关在围子里的村民生活极其悲惨,极其贫困。村民们种着租子地,干的牛马活。吃的是莜面和土豆,土豆都是冻土豆面,粮食不够吃,只好吃干土豆面,搭配野菜,野菜是曲麻菜、山荞麦,除了地主以外,家家挨饿,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粮食实施配给制,细粮过旧历年时给一次,经过村公所,甲长的手,有的老百姓一户只给二三斤,大多数的分配不到。在穿衣上,更是惨不忍睹,没有布,村民大多数穿牛皮和羊皮。没有被子盖,只好盖羊皮、牛皮。如果有偷着卖布者,日伪警察抓住后以经济犯的罪名关进监狱。没有食油,只好自己种胡麻、麻籽棺油。没有菜吃,冬天只好吃酸菜,把芥菜疙瘩擦成丝。原来种地种子要用酒泡着消毒,如今买不起酒,只好改用开水烫。

村民住的房子更是简陋。里外三间小土房,截断墙用柳条子别上,抹上泥,屋顶抹得全是黄土泥,屋小,又寒冷。住的炕,几乎家家没有炕席,只好睡光土炕。

贫困的村民同时受着地主和日伪的双层剥削。村民每年交公粮和义仓粮,地主再来分成,有三七、二八两种,地主供种籽和耕牛的还要外加五分利息。致使大多数村民只有过冬粮,没有开春粮。没办法只好向地主去借粮,结果高利贷越滚越多,地主上门逼债,村民没钱还债,常常家破人亡。当时,“人圈”里经常流行传染病,病人发高烧、咳嗽,没有钱治病,也没有医生治病,每年圈子里病饿而死多达10余人。圈子里的老百姓,平均寿命只有60岁左右。

这种悲惨状况一直维持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八路军将炮楼打开,围墙刨出豁口,将城门砸毁,村民们从“人圈”里跑出来,仍旧回到自己原来居住的村庄居住。从此“人圈”彻底被摧毁。

日本的投降并没有让大滩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和土匪在这里展开“拉锯战”,你来我往。战事常有,经常激战。1948年到1949年解放,肃清了坝上地区的土匪,从此大滩走向了太平。才使京北第一草原又焕发了生机。

由于大滩地处坝上地区,土地肥沃,人口较少,草场广阔,所以这里的人们生活较为宽裕,即使在国家困难和自然灾害的时期,大滩的村民也能保证温饱。

改革开放后,自1989年开始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使这处历史悠久的避暑胜地再现活力。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京北第一草原已建有大中型度假村38家,农家旅馆400家。在22个行政村中发展旅游专业村8个。耕作观光时差蔬菜5万亩。并打造出森林沐浴景区、影视拍摄观光景区、民俗探访区、湿地草原观光区、游乐活动区、湖光山色区、滦河源踏访等7大游览活动区域,同时还推出踏春游、避暑游、秋色游、冰雪游的四季主题旅游活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近亿元,获得了“河北魅力景区”和“河北精品旅游线路”、亚太地区“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等称号。在京、津、唐等地颇有名气。1.jpg

旅游开发也促进了京北第一草原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这里成为重要交通要道,丰宁至内蒙古多伦县、丰宁至太仆寺旗、丰宁至张家口沽源县等公路贯穿大滩。区域内供电充足,电网纵横,新建风力发电工程可使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同时也为京北第一草原旅游带来新看点。通讯快捷、移动、联通、计算机网络覆盖全镇,与外界联系畅通。








技术支持: 思琪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