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原创集粹>>代张振武发贴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红叶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新手上路
星数:
帖数:11
精华:11
积分:131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0-12-01 13:21
字体大小: 1#

代张振武发贴

四合院里的往事

     这些年住进了高楼大厦,淡忘了儿时住在四合院里人物众多、色彩丰富的生活情景。退休的闲暇生活天天都是假日,深秋的一天早晨,湛蓝的天空挂着几朵淡淡的白云,天气真好。妻子说:“今天咱俩回老院淹菜吧”。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两扇一人多高的大木门,漆黑的底色上镶嵌着四个斗大的方块,上书写着“忠信笃实”,在朱红色的衬映下熠熠生辉,它把造宅主人为人处事的信念彰显无疑。一块只有硬汉才能提起来,独块榆木做的门闸镶嵌在花岗岩门墩里,木门是用四道铁铆钉包镶着。门后山墙各有半尺深的方洞,是用来放横栓木的。啊,这宽敞的大门洞就是儿时全胡同小伙伴的聚义厅、游戏馆。两侧的石灰墙上依稀可辨歪歪扭扭的字迹和潦草的人物画是女孩子们的杰作,而当年的男孩子总是在大门爬上去、跳下来,俨然成游戏的“木梯”,测验胆量的衡器。

我站在院子用鹅卵石铺就的甬路上,回首四望这座曾经是住有四户、两姓养育了三十多口人的喧闹的大院,如今只有上屋住着已是耄耋之年的叔叔和光棍的儿子,守护着空荡荡的院子,往日的辉煌不再。

上房是一溜前出廊牙的五间正房,窗户是上开下拿精镂细刻的棱形木格窗。月台是条石镶嵌,青砖铺地。东西厢房也是雕花门窗,木板门外加装风门,东南角月亮门边上的石碾、石盘显然已经“下岗”多年,上房堂屋里的手摇杏核机述说着现实的寂寞。

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回到五十年的那个时代。

我家住东三间厢房,家里有父母亲和她们养育的六个儿女。西厢房是本家大伯、大娘及五个兄妹和祖母。东上屋是吴姓三叔家和养育的五位生龙活虎的小蛋子,西上屋是吴姓的四叔、婶和六位千斤及一个宝贝儿子。

我奶奶是位高个子,缠小脚、拄拐杖、有眼疾、爱唠叨,操着唐山口音的老太太。和大伯家住在一起,吃饭在我们两家轮换着吃。一次也是在家里淹菜后,母亲用选下来的菜叶做馅,热水和莜面蒸饺。在西厢房居住的奶奶听到东屋吵闹的做饭就过来了,视力模糊的奶奶嗅觉到了馅的香味,伸手就到灶台的饺子摸了一把,觉得挺热乎,抓了一个就往嘴里送,还一边叨唠着:“没良心的,做好了也不喊我”,一口咬下去生莜面粘了满口,屋里的人哄的都笑了,母亲赶紧过来解释,是生的,还未蒸呢,奶奶就啪的一声把饺子甩在地上,又唠叨道:“哼,没一个好东西!”屋里的人已笑得交仰后合了。

父亲是县驻京城的采购员,依靠每月五十八块六的工资,养活着一家八口人。我七岁时父亲带着我去北京看病,爸爸的同事告诉我:“老五,你知道吗?你爸爸在钱不够花时曾卖过血。”我听了潸然泪下,为父亲的辛劳感叹。

“我给你们买白等”是父亲每次离家前对我们兄妹说的最多一句话,当年年幼的我,不知道白等是什么,后来问了母亲才知道“白等”就是白等,那是父亲敷衍我们的一句话。

父亲每次离家前总是在小本上记下,东家买奶粉,西家买挂面,大姨家捎动物饼干,二姑家买缝纫机的工业券还差一张,还得去找人换全国通用粮票,等等。待父亲走后一周左右,搬运队的叔叔就会不断的捎来口信儿,你爸爸捎回东西了在搬运队或食品组或百货站呢,我们兄妹就会去取了,按包装上的地址,东家西家的送。直到父亲去逝多年后,我去“洋铁匠”的摊上买炉筒,摊主李叔叔还和我说:“老五,哎!当年我家二小子就靠吃你爸给买的奶粉长大的”。

还有一次在丰宁小川广场晨练,一位宴姓女士告诉我:“我小时,要不是我二大爷(父亲)在北京儿童医院照看我,我早就没了”。我深感父亲事业心强,顾家又顾人(亲朋)的好人。

父亲在单位连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曾获得过“五一”奖章,至今我还保存着带电影照片插图的日记本奖品。

西屋的大伯是位“过渡”人员,从解放前自家的“柜道”站起,一生从没离开过为人民服务的“三尺柜台”,退休后仍被“返聘”在凤山老日杂货门市的岗位上。

东上屋的吴姓三叔也是一位从自家做买卖就赶大车,解放后成为国营供销合作社的“驾驶员”,常年赶着有四套骡马的大车奔波在凤山—刘营—波罗诺的河川上送货。他的嘴上从不离口的叼着乌木杆、铜烟袋锅的旱烟袋。训斥他五个孩顽皮小蛋子的一句话就是“妈的,兔崽子,再闹我楔死你。”

西上屋的四叔是位长象敦实的“车轴汉子”,是一位为了养活六位千斤小姐,黑白都是拚命挣工分的人民公社社员,白天耪地、送粪、拉庄稼,晚上当记工员、库房保管,夜里是生产队饲养员,抽空再掏几桶大粪送到粪坑(记二分工),不知劳累的好社员,既使这样没日没夜的干,他的几个姑娘也是冬没象样的鞋(鞋穿的没后跟了),夏没象象样衣(姐几个接力穿)的模样。好在老天“开恩”在老两口到了不惑之年,终于生了个“带把儿”的,为了好养活取名叫“臭子”。

在这住有四户两姓的大院里,先后养育了三十多个孩子,加上小胡同里各家来玩的孩子,这院子、门洞,简直就是一个儿童大乐园。孩子们都能找到年龄相仿的好伙伴,各群有各群的玩法和联系方式,有在胡同里打格当儿的,有在门洞里“上课”的,有在院里“跳房子”的,有在屋里坑上“过家家”的。

我和东上屋的二哥最好,我们俩的联络暗号是一声尖利的口哨,和他一起吃,一起玩,时常在他家。有时一同去大车店替他父亲喂牲口、值班。在草棚里张跟头,捉“家雀儿”。从那儿我知道了什么是“骡子”,什么叫“骒马”。

想起儿童时代的大院生活,精神是富足的,虽然物质生活差,但邻里关系融洽、和睦,谁家有事都互相帮一把,有谁家吃差样的互送一碗尝尝,一家炖肉满院飘香。你家的亲戚我家也都熟悉,真是令人难舍难忘。

作者:张振武  

电话:13653246335

2020121


个人签名
1
IP 属地:承德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版主
星数:
帖数:273
精华:1
积分:2523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0-12-10 07:51:15
字体大小: 2#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新手上路
星数:
帖数:13
精华:13
积分:174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0-12-09 08:43:37
字体大小: 3#
过往的温度,暖心!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思琪建站 | 管理登录
×
seo seo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